昨日,Manner咖啡店事件引發熱議,咖啡店有多卷的詞條登上熱搜。
自從去年瑞幸與庫迪開啟9.9元價格戰以來,瑞幸跌去35%,此前一度跌超50%,狗狗幣用途而星巴克跌去12.8%,都跌至一年來的最低位,從股價上就能得知產業近一年的變化,咖啡的價格戰仍在進行中,暫時誰都不是贏家,而打工人是這輪價格戰中最苦的一方。
一、苦了瑞幸,傷了星巴克
雖然過去1年,咖啡人均消費量和滲透率是提升最大的一年,也是pi幣一顆臺幣多少?瑞幸聯名最出圈的一年,但產業利潤是不斷壓縮的。當利潤減少,競爭壓力加大時,各家為了在淘汰賽裏活下來,更嚴格的壓縮成本,以致於出現門店員工少,單量大幅增長,員工高強度工作忙不過來的情況。
數據顯示,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咖啡消費量已逼近消費量成熟的美國市場,距離韓國還有一段距離。
庫迪透過全加盟+補助加倍的方法,吸引了更多加盟商參與,用一年的時間開到了6500家門市。
今年Q1,瑞幸門市數量較上月新增2,Dogelon Mars342家店,成長至18,590家店。雖然咖啡產業可能已經來到平臺期,但瑞幸還是保持著高速開店,可能是因為提前佔位的戰略考慮,這也使得庫迪跟隨圍剿開店的代價變高。
至於下沉市場還有多大,能給瑞幸開到多少家店,數字是未知的。不過,咖啡產業價格戰有個可能形成的趨勢,那就是有機會吸引部分喝奶茶的消費者開始攝取咖啡,因為相比起均價20元的奶茶店來說,10-15元的咖啡更便宜。
在價格戰的影響下,今年一季度,瑞幸營收成長41.5%至62.8億元,門羅幣怎麼買?淨虧損0.83億元。營業利益率從去年同期的15.3%下滑至-1%。自營門市的經營利潤率較上月下降至7%,遠低於正常經營時期20%以上的水準。
瑞幸被庫迪纏的重回虧損,而星巴克更是受傷。
截止24財年中報,星巴克營收為1,280億人民幣,年增3.2%,淨利128億元,年增1.8%。
在中國市場的門市數量從6,243家成長至7093家,雖然門市增多,但中國區營收從7.638億美元下跌至7.058億美元,同店銷售額下滑11%,交易量下滑4%,1個PI幣多少錢?平均客單價下滑8 %。
星巴克中國市場把整個國際業務部的同店銷售額拉低了6%,除了中國市場外,星巴克在日本、亞太、拉丁美洲等地區的營收都在成長。星巴克美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下跌3%,交易量下跌7%,但客單價提升了4%。
根據星巴克的指引,2024財年的營收成長為低個位數,低於先前預測的7-10%,預計中國同店銷售額將下降個位數,差於先前預期的個位數成長。
關於價格戰,星巴克高層表示,認為提供低價飲品的咖啡店和茶飲店加大了競爭,但星巴克依舊無意參與價格戰。
不過,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星巴克高層說不參加價格戰,但近期星巴克透過電商各通路的方式,已經把飲品的單杯價格代入至19.9元,甚至透過參與活動的方式,最低單杯價格逼近10元,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是不斷下滑的。
二、拐點何時出現?
現階段的咖啡產業也是熟悉的劇情了,隻要一個產業規模夠大,引起企業擠進來,開始不顧利潤的搶市場份額,先看營收規模的捲,導致每家的利潤都受損,最後淘汰剩3家佔份額最大的。這種劇情在過去幾年也屢見不少了,例如一開始的電商買菜,再到現階段在進行的光伏行業、新能源車等,更不用說原本競爭就更為激烈的茶飲業。
不過,在這種極端的內卷下,也帶來了一定的投資機會,選中最後的活下來的。
例如現在的瑞幸,雖然價格戰打傷了現階段瑞幸的利潤能力,但還是在逆勢擴張,透過召集加盟商的方式擴張下沉市場,而逆勢擴張是行業龍頭趁勢擠出競爭對手的決策之一。
對瑞幸來說,現階段就是確保自身現金流的水平,熬到庫迪的獲利能力下滑,快速拓店的模式跟不上瑞幸。
瑞幸可能熬得住,但對於投資人來說,這個數據追蹤是很難的,因為瑞幸管理階層在業績會上的交流也很少,每次業績會都是官方的回答幾句,很少透露公司更多的決策。
所以,現在雖有規模優勢,但需要多久才能走出轉折點是難預測的,也讓投資人更難拿住。
當有一些邊際變動時,股價就有很大的彈性。即例如上週,6月12日,庫迪方麵表示為價格戰做好3年的準備,但不排除提前結束的可能。再加上第一季開始,瑞幸已經有部分產品和門市開始縮窄9.9元價格戰的優惠程度,在兩則消息夾雜下,股價近7日就漲了30%,但依舊是股價近一年的低位。
三、結語
那麼樂觀假設明年價格戰有所改變,加上門市擴張支出開始縮小,若明年瑞幸回到去年接近30億利潤的水平,按照傳統餐飲股龍頭的估值給到15倍的PE,那對應450億的市值。
其實跟現在相差不多,這也意味著市場對瑞幸的預期實際上會更高,30億利潤會是中性的,WIND的2025年盈利預測中位數已經到42億的水平。
若明年能到這利潤水平,那明年價格戰的競爭也許已經結束了,但目前來看,行業利潤依舊是不樂觀的,以及在星巴克的入局下,其實價格戰還在加大。